值得注意的是,E3连接酶在PROTAC领域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只有一小部分E3连接酶到了利用。有超过600个人类基因组编码的泛素E3连接酶有待探索,虽然基于募集CRBN和VHL连接酶的PROTAC分子设计已经日渐成熟,但它们的临床前和临床期开发仍然面对多重挑战。尤其在肿瘤学领域,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可以迅速出现,肿瘤可能通过产生基因突变,逃避依赖非必需连接酶(比如CRBN和VHL)的蛋白降解剂作用。这些挑战为开发新的E3连接酶提供了机会。 E3连接酶作为靶蛋白和E2泛素结合酶(E2-ub)之间的支架,通过结合两种分子,然后催化泛素从E2的活性位点半胱氨酸转移到靶蛋白的赖氨酸侧链上。泛素连接酶通过多种机制实现这一催化作用。因此可以根据使用的泛素的连接策略将人类基因组中的E3连接酶分为以下几类。 简单概括一下:最大的一类泛素连接酶是RING连接酶,可以同时与靶蛋白和E2-Ub结合,并将泛素直接转移到靶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第二类,HECT连接酶,首先结合靶点,先将泛素转移到自己身上,形成E3-泛素复合物,再将泛素转移到靶点上。第三类:RBR连接酶,是RING和HECT连接策略的结合。 在早期关于激酶可降解性研究的基础上,一项研究揭示了E3连接酶中的可降解的激酶和不同的激酶降解图谱,突显了连接酶选择在靶向降解激酶方面的重要性。不同的连接酶降解活性的差异可以受几个因素影响。一是连接酶的构象和靶点蛋白之间的互补性。二是连接酶与靶点蛋白直接构成可导致降解的三元结构的能力。形成三元复合物是PROTAC分子作用的必要步骤,但三元配合物的形成受底物影响,也就是说,三元复合物如果过于有效地形成并保持紧密结合,就不会导致有效降解。三是连接酶和靶点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四是细胞特异性连接酶和靶点的表达。 因此充分利用尚未在PROTACs中使用的E3连接酶,将有利于PROTACs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多的治疗优势。 然而,可能出现的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是PROTAC分子的一个局限性。耐药的产生是由于靶蛋白的点突变导致无法形成三元复合物而靶蛋白活性增强。对于耐药性的出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应用新的POI配体或新的E3连接酶。含有不同POI配体的PROTAC结合了一个新的POI口袋,可以用来减缓耐药性,例如竞争性和变构抑制剂对BCR-ABL的抑制。(2)双靶向治疗。这种protac包含一个双靶点弹头或两个弹头分别靶向两个靶点。(3)去泛素酶的抑制作用。去泛素酶从靶蛋白中去除泛素,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去泛素酶在耐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去泛素酶USP15通过拮抗泛素化防止CRBN介导的底物降解。因此,鉴定和抑制介导PROTACs耐药的去泛素酶也可能是克服癌症耐药和治疗反应的重要方法。 综上,PROTAC技术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发展潜力巨大。近两年,PROTAC标杆公司Arvinas正处于临床关键阶段,ARV-110和ARV-471的II/III期临床结果会很大程度上影响PROTAC的发展策略。在未来的20年里,PROTAC技术有望在难成药靶点和全新靶点上实现“first-in-class”的突破。 参考文献:1.Minglei Li, Ying Zhi, Bo Liu, and Qingqiang Yao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Article ASAPDOI: 10.1021/acs.jmedchem.2c015552.Yan Li, Jian Song, Ping Zhou, Jun Zhou, and Songbo Xi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2 65 (15), 10183-10194 DOI: 10.1021/acs.jmedchem.2c006913.Békés, M., Langley, D.R. & Crews, C.M. PROTAC targeted protein degraders: the past is prologue. Nat Rev Drug Discov 21, 181–200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73-021-00371-64.Samuel A. Lambert, Arttu Jolma, Laura F. Campitelli, Pratyush K. Das, Yimeng Yin, Mihai Albu, Xiaoting Chen, Jussi Taipale, Timothy R. Hughes, Matthew T. Weirauch, Cell, 172, 4,2018, 650-665,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1.029.